5月,成都市美视师一学校举行小一、初一“校园开放日”犇牛聚财,家长与学子走进高新区高楼林立中的“公园校园”进行学科探究、沉浸互动,体验特色课程。
在现场,期盼了解师一集团与美视集团共同营建的中国部的特点,家长们向不同学段的老师对比求证学校的传统优势与教学计划,想通过对比了解强强联合可能带来的教学效果。
“没想到,两种教育模式的叠加,反倒让我看到了比公园校园更具有吸引力的软性环境”一位家长表示,打动我的是融合了原有‘注重个体自主培养’基因与现在狠抓‘关注升学成果’的贯通式育人环境。
英语学科优势稳固
小学立规初中提效
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学成归来的唐晓丹老师,是小学英语教研组的组长,家长们对她的板书印象深刻。“有趣味、有深度,也有延展。”当翻开她给每个孩子的每周作业评价时,家长们有些惊讶,每位学生的单词、语法过关与否都被记录得非常详细,可见用心。
“即便科技再发达,对于教师的基本功——板书,还是我们与学子交流的核心桥梁,要想学生习惯好,我们老师就必须是榜样。”唐晓丹说,因为和师一教育联合办好中国部,两校的老师也加强了深度学习,在两所学校,都倡导基本功与“教师榜样”,她看好教师同频能快速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部小学英语课程,不是副科、而是主科,一周有六节之多。作为老牌学校的立校特色,学生到六年级时,将掌握外校初中语法大概70%左右,学科老师也会以年级为单位做国家批准的分级绘本阅读、练习习题与听说读写等等。参观访校的小学家长表示,小学英语倘若过关,现行初中新课标重的英语要求对孩子就不是难事了。
而这个推断也得到了唐老师的案例佐证犇牛聚财,“曾经六年级带班成绩中学的学生,现在高二,英语成绩基本都在135分以上”。
沉浸式语言环境
思辨贯通学科教学
初一年级英语教师的刘晓梅表示,班内有一部分从外校考入的学子,小学外语基础参差不齐,不过由于学校拥有“融合部与中国部”共同活动、师资互帮互助的传统,学生们在初中也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进步很快。本学期她也每周前往锦江师一共同集体备课,相信具有升学口碑的师一的教学加持,全学科一定能实现互长共进。
她列举了目前中国部与融合部共有的学习机会,包含:
日常接触英语:融合部通常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中学部学生通过观察或参与融合部的活动(如讲座、展览、社团等),能自然暴露在英语环境中,强化听力和语感。
真实语境应用:与融合部师生互动(如合作项目、模联活动、英语戏剧联谊活动)时,学生需用英语沟通,打破“哑巴英语”局限,提升实际表达能力。
多元文化视角:融合部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国家,中学部学生通过交流可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如节日、习俗),增强学习兴趣和跨文化理解。融合部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成为激励,促使中学部学生主动模仿其学习方式。
师资与设施:美视师一董事会高级顾问蔚政伟博士不定期给中国部的老师做教学培训,让老师们能更好学习优质的英语教学技能,并且图书馆的规范外文资源也可能共享。
“第一,英语学科的快速提升能为其它学科赢得时间,师一教师集备与班级高效学习的策略能更加有效地帮学子‘减负增效’,第二,在多学部的环境中,学生也能对比优长,激活思维,在双通道升学与贯通培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家长们评价。
师生融洽激活内力
倡导关注个体发展
在参观高中部时,老师陈霞的一则视频号引起了家长们的注意。这位班主任连续当了一个班从初中到高中5年的班主任。4月本在准备期中考试,她被同学们“骗”到班级,打开电灯,同学们给她过了一个惊喜而难忘的生日。
在美视师一十多年的教育经历中,她认为这所学校最大的特质是“关注个体发展,师生关系很融洽,实实在在地爱每个孩子,给每个孩子都创造舞台”。
她说:“你不能说因为一个方面就去否定某个孩子,这里学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后劲十足,他可能只上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但你会发现他像一棵大树一样最终枝繁叶茂。”她回忆上个月一位男生看望她,曾经只是班级里“小小”的电教委员,现在却是大学学生会主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刚过普高线后续名校读研的,做管理岗的都很多”。陈霞眼里泛光,她认为这不仅是班主任通过各种平台给学生锻炼的教学策略,更是学校基因中尊重每个个体,激活学生自尊与价值的育人使命。
老师们相信,当下国家特别重视人才的自主培养,美视师一强化自主培养与国内课程的高质量发展,K12贯通培养与学生拥有双通道升学机会,将可能带来更多元的育人成果。
博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